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攻略资讯 >  游戏攻略 >

三国志14刘基(刘伯温的老师是谁,都教过他什么)

小编:小编酱  来源:编辑铺  |  时间:2023-03-30 10:38:54

刘伯温的老师是谁,都教过他什么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相关记载表明刘基17至21岁时在青田石门洞书院跟随老师郑复初学习,所以郑算是他的师傅 至于他怎么死的,当时人们普遍怀疑是政敌胡惟庸派的医生进行了毒害,刘基在服药后病情加重,而后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但是这件事情的认定是在胡惟庸后,朱元璋拼命往他身上泼脏水的时候,所以也许是莫须有

刘伯温四句名言

刘伯温名言:  1.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旅之者知。  2.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3.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5.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6.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7.身无恒守,势穷则屈;心无定主,情急则亲。  是以失时之言,每多谦己;坠井之呼,不暇择人。  8.空谷来风,谷不与风约而风自致;深山榆木,山不与木约而木自生。  9.急雨之涨,可以决山;及其息也,得坻则止。  10.鉴能照物,翳之以尘则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则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别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牵牛之绠,可以御九犍。  13.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14.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钓鲸鲵不适雨盈之沟。  15.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16.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17.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尽复生;夏厨之蝇,驱去还集。  19.时未至而不可强争,势方来不可以力战。  20.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纵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  21.尧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纣极恶而多罪皆归。

明朝有哪些冷知识

大明酒神曾棨这老兄是永乐二年的状元,要说这货的状元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那年本来是打算取刘子钦的,但是刘子钦这孩子有点装大尾巴狼,得罪了主考解缙,解缙提前把考题泄露给曾棨,他才当上状元。曾棨这人学问不错,是《永乐大典》的修撰之一,但也不是个死读书的,喝酒吹样精通,堪称复合型人才。永乐五年左右的时候,交趾遣使入贡,不晓得是不是故意给大明找别扭,他们的正副使竟然也是喝酒吹逼的好手。入朝以后这哥俩成天拉着礼部官员撸,喝躺下10几个陪酒的朝臣,搞得这帮官员苦不堪言,见到这俩酒蒙子都绕着走。没人陪喝酒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本着请将不如激将的原则,这俩作死的开始宣称大明一个能喝的都没有。偏偏这事儿还穿到朱棣耳朵里去了,我们都知道永乐大帝是军伍出身,典型土流氓性格,输啥不能输阵,丢啥不能丢人。这么卡脸的情况自然让他非常不爽,于是在朝堂上问谁帮朕摆平那俩混蛋。这时候曾棨站出来了:“陛下,要不.....我去?”朱棣:“你酒量多大?”曾棨:“em......喝那俩傻货还用出全力啊?陛下等好消息吧!”就这样,曾棨跑去找两个使臣喝酒,一个人陪两个喝,用碗!而且喝的极其凶残,大抵劝酒词都是“初次见面走一个”,“再次见面走一个”,“第三次见面走一个”这类不过脑子的词儿,从晚饭一直喝到了凌晨天都快亮了。最后俩使臣被他彻底喝懵逼了,口喷长箭,人事不省,这哥们正好收拾收拾没耽误上朝复命。涨了面子的朱棣非常高兴,声称曾棨不但是文状元,还是酒状元,总之我大明就是牛XX云云。正德的法号正德皇帝这人办事不太靠谱,偏偏好奇心又重,他特别喜欢听别人讲神神叨叨的故事。在当时能把这些故事讲出水平的当然是僧道之类的法师,所以天天缠着这些人讲轮回的故事,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法师。法师这类出世离家之人一般都有法号,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已斩断红尘。对此正德非常羡慕,他给自己也取了一个法号——大宝!嗯......大宝天天见,这很正德。苦逼的宝钞司明朝内宫有二十四衙门之说,其中不乏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称,宝钞司就是其中之一。但你们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印钱的,那是户部宝钞提举司的买卖,内宫宝钞司其实是做厕纸的.......胡宗宪遛鸟这个事儿记载在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上,本来笔记小说之言不足取信,但写的实在太好玩了,吐槽机还是决定转载一下。胡少保宗宪素自负嫪毐之具,醉后辄欹坐肩舆中,以手摩之,东西溺舁夫及从官肩。咸掩目而笑,胡故自若。需要翻译吗?那吐槽机就翻译一下,说抗倭名将胡宗宪大人认为自己的鸟很大,堪比转轮王嫪毐,喝多酒就会坐在轿子里自我解放,每次都弄的轿夫满肩膀乳白色不明液体。轿夫受不了只能挡着眼睛笑,老胡在轿子里却依然镇定自若.....

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了11字的什么遗言,帮后代逃过了杀身之祸

自古以来,百姓总是很崇拜智慧型英雄人物,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虽然传说中的刘伯温料事如神,但是,很多事情还是出乎他的预料。本想获得皇帝庇护,结果被人暗害刘伯温听说有人上奏皇帝,诬陷刘伯温想。为了表明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刘伯温特地从老家来到京城,向皇上禀报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一再向皇上表明自己对皇上一片忠心,目的是希望获得皇上的信任与保护。拜见皇上后,还没来得及回到家乡,刘伯温感染风寒,发烧严重、咳嗽不止。有人报告朱元璋,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安排胡惟庸带领御医去为刘伯温治病。胡惟庸心胸狭隘,向来嫉妒且排挤刘伯温;这一点,刘伯温很清楚。因为是皇帝派来的御医,刘伯温没有多加防备。刘伯温叫儿子按照御医开出的药方,到药店抓了中药,回到住处煎好服用。本来只是风寒,可是服药后,发生了严重问题,刘伯温的肚子中好像堆满了石块一样,这些石块堵塞、下坠,令刘伯温无比痛苦。刘伯温意识到,很可能是胡惟庸命令御医在药方中配了毒药,看来胡惟庸是要害死刘伯温了。刘伯温首先想到要去向皇上禀报,以期获得朱元璋的保护。朱元璋会不会保护刘伯温?朱元璋若无其事,刘伯温回乡等死拖着沉重的身躯,刘伯温来到皇宫觐见皇上。他小心翼翼地描述了胡惟庸和御医给自己治病的过程,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皇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只是无关疼痒地劝他:安心治病,会好起来的。朱元璋的反映,令刘伯温大失所望。刘伯温不得不回到住处,继续养病。两个月后,刘伯温病情越发严重,连下地走动都非常困难。渴望叶落归根,希望能够活着回到家乡,死后安葬在老家,刘伯温叫儿子去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安排禁军护送刘伯温回到浙田县南田乡,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温州市文成县。刘伯温每天只是喝一些水、吃很少的米饭,所有药物全部停止服用。知道自己最近几天可能就要离开人间了,睡在床上的刘伯温思考如何给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临终遗言11个字,只希望子孙平平安安两个儿子都在病床边,刘伯温对小儿子刘璟说:如果有机会当官,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用高尚的道德感化百姓;制度规矩一定要简单明了,让百姓清楚明白、容易遵守、容易做到。这样一来,大明王朝将会万年不衰。教导小儿子后,刘伯温躺在床上,回想自己一生走过的路,思绪万千。从父母抚养自己开始,再到跟随朱元璋打江山,又想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刘伯温感觉纵然自己很多时候都能料事如神,可是终究没有逃脱被胡惟庸下药致病的悲惨结局,也没有获得朱元璋出手相助的庇护。尽管为朱元璋尽心尽力,到底还是被怀疑、被排斥、被打压、直至被伤害。两行老泪顺着刘伯温那一双凹陷的脸颊滚落而下。刘伯温感慨:即使如神一样的预测,也扛不住命运的摇摆。如果未来儿孙还学习自己这样喜欢预测未来,那么他们将会十分悲惨,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天赋、他们只是普通的凡夫俗子。自己一辈子有如神助,结果就是这样悲凉;如果儿孙们学习神算,很可能没有学到真谛,最后还会身死人手。为了让儿孙能够避免杀身之祸,千万不能让他们重蹈自己的覆辙。想到这里,刘伯温叫大儿子刘琏,把箱底的那一本天文书拿出来,郑重其事告诉刘琏:我死后、安葬完毕,你立即把这本书送到京城、呈献给皇上,千万不能耽误。刘伯温要两个儿子向自己靠近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让——后——人——学——习——神——算!说完最后一个字,刘伯温闭上深陷的眼睛,盍然长逝。时间定格在农历1375年四月十六,刘伯温走完了充满传奇的65个夏秋冬春。有了11个字的临终遗言,刘伯温的儿孙们是否都能避免杀身之祸呢?大儿子刘琏之死刘伯温大儿子刘琏喜爱学问,性格偏向柔弱。1377年,朱元璋念及刘伯温曾经立下的功勋,授予刘琏考功监丞,兼任监察御史。刘琏对皇上忠心耿耿,不断将胡惟庸部下的胡作非为禀报皇上,招来胡惟庸等人的仇视。1378年,朱元璋将刘琏派遣到江西去磨练,任命他担任江西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希望提高他的能力,将来回到中央担任更大的职务。在江西,刘琏陷入胡惟庸党羽的包围之中。他们要求刘琏参与胡惟庸集团。刘琏不愿意。胡惟庸党羽买通了刘琏的守门人和侍从,他们串通起来,准备暗害刘琏。一天傍晚,刘琏带着两名侍卫从外面步行回家。路上,看见一口大井。大井就在路边。刘琏刚刚走到大井旁边,突然,两名侍卫从两边一人拉着刘琏一只胳膊,一起用力,将刘琏直接投进大井中。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刘琏,就这样被胡惟庸的党羽抛下井中,淹死了,殁年31岁。江西巡抚向朝廷上奏,刘琏自己不慎坠井而死。接到江西巡抚的上奏,朱元璋惊讶不已,惋惜连连,于当年九月亲自写了一篇祭文,悼念刘琏;朱元璋特地派遣使臣到江西祭奠刘琏的亡灵。小儿子刘璟之死刘伯温小儿子刘璟热爱兵法。1381年,就是洪武十四年,温处(现在温州市)的叶丁香、吴达三起兵反叛,朱元璋命令唐胜宗率兵平叛,让刘璟随军担任参谋。这一次参战,刘璟崭露头角,献出奇计,很快彻底打败了叛军。胜利回到京城后,唐胜宗向朝廷上报了刘璟的功劳。朱元璋大加赞赏:刘璟真不愧是刘伯温的儿子啊!从此以后,朱元璋每一年都会下诏,将刘璟召入朝廷,亲自接见。朱元璋对刘璟非常非同一般。朱元璋驾崩后,刘璟仍然尽心尽力为明朝献计献策,可是,屡屡不被采纳。刘璟郁郁不得志、无力回天,只得放弃做官,回到故乡南田,过上隐居生活。1402年,朱棣登基当上皇帝,询问旧臣中哪些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用。有人推荐刘璟。朱棣下诏要求刘璟进入京城,可是,被刘璟拒绝了。恼羞成怒的明成祖朱棣,派人将刘璟捉拿进京。但是,刘璟对朱棣说:“人臣事主,死而不贰!”刘璟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不接受官职,而且坚决不呼明成祖“万岁”,只是称呼朱棣为“殿下”。不愿当官就算了,刘璟居然还胆敢指责明成祖朱棣。刘璟大声对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刘璟犯下”忤逆圣旨、冒犯皇威“的大罪,立即被关进牢狱。在狱中,刘璟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活在世上没有价值,就用自己长长的发辫,紧紧缠住脖子,最终窒息而死。刘璟殁年52岁。刘伯温跟随朱元璋行军打仗,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可是,到最后没有料到自己被胡惟庸暗害致死,或者料到胡惟庸暗害,但是,没有算到如何可以避免。刘伯温临终留下11字遗言,希望儿孙能够逃过杀身之祸,可是,两个儿子最后都没有善终。刘伯温及其儿子的结局,令人叹为观止。(图片选自网络)

我当方士那些年里面的秦一手到底是什么人啊,他是哪章来找秦雁回的啊

收养秦雁回的人啊。四大之一,也是刘伯温,造明十四陵的那个。

志成下载站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志成下载站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0 - jlzcch.cn. All Rights Reserved.志成下载站 | 闽ICP备2023009151号 | 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给我们留言

抵制不良色情、反动、暴力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