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
坦克的空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显得是过于狭窄。任何坦克的设计,都是要被弹面积、功能设备的空间、人机功效、和整体重量这几点。而内部空间不会做的太大。从时间的纵轴看,坦克的体积是不断增大的,内部空间也呈增长趋势;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横轴看,苏式坦克总是倾向于将坦克高度和炮塔设计的很小,而西方阵营则比较重视人机功效和乘员舒适性,坦克高度和炮塔内部空间相对大一些。我们直接上图。二战期间的坦克T-34/76的剖面图。T-34是二战的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之一,不过看炮塔空间可是小的可怜,炮塔内还有炮长和装填手/同轴机,塞下两名成员厚度炮塔几乎没有多余空间,乘员回转身体的余地很小,车长要兼任炮长,爬出两只手要同时调整高低和俯仰,看这图姿势相当别扭。装填手更苦逼,由于空间狭小,且炮弹都摆放在下面,使得装填手搬运炮弹非常困难。驾驶舱内有两名乘员,一名是驾驶员一名师航向机。驾驶舱的环境看起来比炮塔还要恶劣。驾驶舱的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三代主战坦克。坦克的后部为动力舱,采用一款纵置的V12柴油发动机。T-34/85剖面图到了T-34/85,炮塔的空间有了明显的改善,车组由4乘员制改为5乘员制,车长炮长职责分离,大大改善了作战指挥效能和人机功效;得益于炮塔增大,一部分炮弹摆放到了炮塔尾部,减轻了装填手的负担。德国的虎式。这款重型坦克的炮塔显然要大了不少,采用这么大的炮塔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塞下这门长88炮(可以看到炮闩部分在炮塔内延伸的长度)。炮塔采用了电液式驱动来转动,解放了人手,人机功效好了不少,这也是重型坦克大容积带来的好处,可以搭载更多设备。虎式同样采用5乘员组,车长专职索敌和指挥,炮塔内另有炮长和装填手各一人;驾驶舱设驾驶员和无线电通信员/航向机各一人。虎式的动力舱同样在车体尾部,从图中虎式和T-34对比可以看出虎式的动力舱对车体占用的比例较小,因此乘员舱的空间更大一些。战后坦克战后的坦克内部空间是呈增长趋势的。因素有这么几个:一是为了保证穿深,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炮闩,后座缓冲装置,以及炮弹体积增大,必须有更大的空间容纳;二是战后坦克的观瞄技术进步,甚至出现了红外和微光夜视系统,观瞄设备占用体积增大;三是火控计算机,火控操作面板,显示器,仪表的增加;四是增加了三防装置和自动装弹机。要塞的东西多了,空间必然要增大。五是兼顾乘员舒适性。T-54是苏联在战后吸取了T-34大量经验后推出的一款中型坦克,其使用合理的装甲布置和圆形炮塔,使其防护水平达到了二战后期重型坦克的水平。T-54剖面图。T-54采用4乘员组,取消了无线电通信员/航向机,航向机枪由驾驶员操作;炮塔内仍有3个乘员,分别是车长,炮长,装填手。不过由于T-54的圆形炮塔比T-34大了不少,而且发动机采用横置,因此炮塔和炮塔吊篮的空间得到了一定改善。T-54炮塔俯视,可见装填手的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T-54内部照片(车长和炮长位)T-54无线电通讯电台有两个,分别是P-112和P-113,负责不同波段,挂在炮塔后壁百夫长是二战末期英国开发出来的一款重型坦克。同样采用了4乘员制,即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的配置。座圈直径,炮塔和车体体积比苏制T-54/T-55大了很多,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炮弹和设备。同样采用发动机横置。装填手位置,可以看到炮闩外增加了一个金属护栏,防止乘员被后座的炮闩撞到从这张图看车长应该是最舒服的苏制T-72坦克。T-72由于继续追求低矮的外形以减少被弹面积,其高度比T-54还矮了30cm,因此炮塔的空间没有得到改善,乘员舒适性比西方同代坦克差了太多;同时炮塔的LOS太小,无法保证能有效防护西方二代坦克的穿甲弹。T-72图纸。T-72属于二代主战坦克,配备了自动装弹机,装弹机架像一个圆盘一样套在炮塔吊篮底部,这让车组人员减少到3名。但是由于车体外形过于低矮,人员活动大大受限,苏联不得不对坦克兵的身高做出限制;T-72炮塔和首上采用了复合装甲。相比之下,同是二代的豹1主站坦克,防护简直跟一样,炮塔和首上全部采用匀质钢装甲,而且薄的可怜,连T-54都不如。虽然防护不咋地,车组成员舒适性还是可以的我们再来看看三代坦克的M1A2。M1A2 SEP重达60吨,长7.92米,比T-72长了整整1.5米。车体尾部是动力舱,包含一台纵置的 AGT-1500燃气轮机。炮塔内部空间也是十分宽敞了,只可惜M1A2为了省钱,不上自动装弹机,因此还是4乘员组(装填手被保留);炮塔包含一个尾仓,装着120mm,尾仓和乘员舱之间有防火门,尾仓上部泄压板,防止被击中时炮塔殉爆带走一车人。不过尾仓的40多斤一发的炮弹需要用美国大兵的手臂来搬动装填,想想也是感人。。。你们喜闻乐见的黑叔叔人肉装弹机M1A2车长位和炮长位M1A2炮长位。可见即便M1A2有那么大的炮塔,炮长位还是那么拥挤。没办法炮长位的设备最多呀。从这也可以直观看出现代=坦克内部电子设备有多么密集。炮长位操作界面。包括火控面板(弹种选择,主炮/同轴机枪切换等功能),主瞄,备瞄,增强型热成像通道。到了M1A2 SEP V3,则普遍使用玻璃化仪表和显示屏代替密密麻麻的按钮:M1A2的火控计算机电脑板。有垃圾佬淘到了的请联系本人~
EVE中M族裂谷级怎么配装备
任务配置 近身环绕攻击: 高槽:3×150mm 自动加农炮 1× 小型掠能器 中槽:1的加力,网子,扰断 低槽:小修甲T2,热抗,稳定或损控 说明:适合在A族地区刷NPC 远距攻击: 高槽:2×250mm 加农炮 2×马库斯导座 中槽:1的加力,JST小盾B,小盾扩 低槽:回转*1,诊断*2, 说明:放风筝刷NPC蛮好,一级任务能全过 [编辑] 收割配置 高槽:小吸(保证中低槽配置是能上几个上几个) 中槽:1的曲跃,小注电,反跃 低槽:损控,喷头X2 说明:反收割小队不够抓人船的时候可以用上,好处就是一般人想不到反收割的时候有人用这船抓人,贴人好贴点,一般战列或巡洋会无视这船的DPS,所以不会在意你...... [编辑] PVE新手炮装 高槽:3×250mm 轻型加农炮I 聚变弹 中槽:1×1MN 加力燃烧推进器 低槽:1×小型装甲维修器 1×回转稳定器 说明:这个配置在新手做完10/10的新手任务后,基本就能配上。在0.5刷护卫没什么问题,被近身了就开加力拉开距离打。缺点是脆了点,电也不太够,出去前最好买上铂金保险 [编辑] PVE 高槽:3×250mm 大口径加农炮 或 280MM大口径加农炮 1× 标准导弹发射器 中槽:1×1MN 加力燃烧推进器 2×电容回充器 低槽:1×小型装甲维修器 1×电压式自适应纳米电镀 1×微型辅助能源核心 说明:米族,从性价比来说,节约火力高的大口径加农炮是必选的了。一切以此为核心,适当注意回电和抗性,问题就解决了(老大,此配得有一定技能,不然上不了250*3 导座)。 [编辑] PVE 高槽:3×200mm 自动加农炮 1× 流氓小型掠能器 中槽:1×1MN 加力燃烧推进器 2×电容回充器 低槽:1×小型装甲维修器 1×损伤控制 1×回转稳定 说明:在M族地区打天使2级死亡空间很好用的配置,一次大概最多可以顶15 的怪,20 的怪可以打完5-7个之后跑。 [编辑] PVP 高槽:3×150mm 自动加农炮 1× 小型掠能器 中槽:1×1MN 加力燃烧推进器 1×停滞缠绕光束 1× 7.5KM跃迁干扰 低槽:1×小型装甲维修器 1×电压式适应性纳米薄膜 1×回转稳定器 说明:PK还是选择150MM自动加农炮,,电力删格,和火力都折中,可以给舰船留出很大的配置空间。20KM反跃迁对于护卫的电力来说,实在是不够用。因此只能上7.5KM的。低槽除了修理外,剩余2个可以随意。如果回电技能不能支持加速一直开启的话可考虑换下回转稳定器,换上一个电容能源继电器。追求防御可考虑换成电力可支持的如200MM装甲等。如追求绝对火力且具备一定的导弹技能,则建议放下掠能器,改上 火箭发射器。将使你的DPS更上一个台阶。
未来战争装甲坦克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悟空提问我回答:未来战争装甲坦克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从这次纳卡地区发生的武装看,两个小型国家动用了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坦克被袭击,而且还蒙在鼓里,这种情况不能推断出未来战争的态势。因为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装备大量装甲车和坦克,要淘汰也得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坦克也同时存在,所以要具体安排在哪里发生战争。如果说未来战争不用坦克,那么是在遥远的未来,这个目前无法定论也无法预测。
坦克垂直装甲的设计相比倾斜装甲的设计就一点优势都没有吗
就知道倾斜装甲等效高,战场上有多少机会给你正对垂直装甲?坦克世界德系玩家哪个不知道摆角度增加等效?倾斜装甲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极大的提升跳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