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
中秋祭月,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记载,早在周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民间拜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月光马儿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玩花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 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在广州、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舞火龙舞火龙,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是龙的故土,在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 ��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高山族“赏月”居住在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烟雨江湖天刀门万仞窟攻略
烟雨江湖中天刀门万仞窟攻略:当天刀门拜师萧迄之后消耗1200门派贡献进行试炼(单挑),通过试炼者可在萧迄处打听,通过密道通往万仞窟。进入万仞窟感悟刀意,万仞窟有15把断刃,每次进入万仞窟可拔刀14次(除了无名),每次拔刀会造成轻伤,重则直接带出万仞窟,所以准备好疗伤的药以及火折子。把14种刀意都感悟一次后便能拔出无名,获得上乘内功的第五式,无名交于门主,即可拜其为师;之后继续感悟刀意,刀意境界达到临门一脚可消耗11980贡献学习上乘套路的强化技能,此后再感悟刀意,达到临门一脚再消耗11980贡献再次强化上乘套路的技能。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14种刀意少一种无法拔出无名,需要等待12小时再来。完成前置后,去找万仞窟门口华发老人对话,再次进入万仞窟血池的刀对话都点过去,然后会让你出去找老头对话,激活锻体的任务。成都东北农夫买3个朝天椒,午时去泠月神水池,内功必须切换成《天刀锻体法》,然后打坐,选饮用泉水,然后会有读条。12小时一次,要3次。之后再去找华发老人,需要材料:20阴阳花、10虎血、10鹿血。衡山黑风岭杀老虎得虎血(没体力的时候也掉,文字形式掉落),用捕兽夹捕鹿会有放血选项,可以得到鹿血。准备好材料后找华发老头做药,吃了进心魔试炼。完成试炼后出来可以向楚门主学习镇派武功了(套路内功轻功都能学)。以上就是天刀镇派武学的内容了。
夏天夜里有什么小动物
我们小区有一个池塘,约300平方米,一到夏天,周边花木盛开,植被浓郁,池塘变得热闹起来,夜里池塘里的青蛙组织“演唱会”,这一唱就是一宿。这样亲近大自然的也很好,业主在群里讨论起青蛙的唱法,农村里的蛙鸣多带有乡土气息的民族唱法,小区里的蛙鸣刚带有摇滚的风格,伴奏不一样,还有舞台背景不同,农村空旷,蛙鸣悠远绵长,城市楼房林立,声音只能在楼间回荡。除了蛙鸣还有鸟叫声……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中秋起源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中秋食俗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 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中秋与月饼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长期以来我国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坐邮轮游日本、韩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还有准备篇,看今日头条我的作品!从港口的大门到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的登船走廊,历经1个多小时,终于见到船上的相关人员,把护照留给工作人员之后,就可以顺利登到船上。注意,还没到船上,在登船口我们就会看到船上餐厅的服务人员对我们这些游客就进行了套餐的兜售。船上有很多免费餐厅,但是也有很多付费的餐厅,如果不想每次都是排队等候,或者想要品尝一下付费餐厅的美味,那绝对要选购这样的付费套餐。三个付费餐厅只用95美金,如果是带孩子旅行,这样的套餐更合适,因为孩子到付费餐厅单个餐厅只要花费8美金或者10美金。这个是有限额,如果不在登船的时候选购,也可以在第一日船上用餐的时候看到服务人员的兜售。上船之后要直奔房间,去放下沉沉的行李吗?NO!NO!NO!如果是中午的时候登船,房间的门还未打开,所以也进不到房间内。要去14层的帆船餐厅吃饭吗?NO!NO!NO!注意:我们要直奔五楼岸上观光中心,在那有服务人员,拿出自己的信用卡与房卡进行绑定(时间1分钟即可)。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要玩北极星、甲板跳伞,以及观看星海传奇的表演,立刻马上预订时间。这个千万不要等其他时间进行预订,上船之后立刻,如果不急早预定,会因为限额的原因导致玩不了这些有特点项目,这肯定会将是这次旅行的最大遗憾。预定的项目时间有可能与登船之后付费餐厅预定的时间有,可以到房间之后拨打更改付费餐厅的预定时间,但是付费餐厅预定之后是一定不能取消的,因为不去也会收取材料费。还有一项是要在登船之后办理的就是购买wifi信号。对于工作的家长来说,即使旅行也会有人沟通工作上的事情,所以上船之后应该要购买wifi信号,收费是75美金全程,这个全程不包括在日本旅行期间,只是船上的wifi信号。(上次忘记提醒:在登船之前一定要租赁wifi设备。)这里要关注的是如果办理了全球漫游,在邮轮上的资费(接也很贵)是比在国外还要贵很多的,所以既然能够连上wifi,也没必要进行全球漫游。一切都办理完毕之后,就可以去14楼的帆船餐厅吃第一顿船上的午餐。如果天气很好,不要不好意思到帆船餐厅的室外阳台进餐。室内的餐桌有限,可以端食物到室外尽情的享用。当在船上听到广播,房间已经开放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行李到自己所在的房间。第一日到船上一定是非常兴奋和喜悦的,就想赶紧放下行李四周转转。在这我又要说NO!到了房间就会看到桌子上会摆放着两份文件,包括今日活动和航程指南,正好在4点多会安排逃生演习,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先确定第一日下午的活动。航程指南和今日活动是所有游客必须重视的文件,所有活动的安排和时间都会在这上面体现。尤其是要安排好餐厅的选择,有很多餐厅是中午不开放,只有晚上开放。我和女儿就是利用演习之前的时间,仔细核对了自己做的攻略和今日活动的时间,用笔(不要忘记自己带笔和纸)标注出来要去的餐厅以及要参加的活动,列出预定的活动时间和付费餐厅时间,调整的时间。登船之后要注意以下几点:1、船卡。这个一定要随身携带,除了是房门钥匙,更重要的功能是消费,尤其是儿童,更需要随身携带房卡,很多活动是需要验证孩子的年龄,只有在规定的年龄段内才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例如碰碰车。还有游泳的时候,只有房卡才可以借到浴巾。2、排队。在船上排队的时候非常多,不要以为一个人排队,到了到的时候就可以喊来家里人或者是朋友,这个是不可以的。船上非常注重公平,所有排队都是只有排了队的人才可以参加活动。3、时差。在第一日的凌晨2点会调前1个小时,使用日本时间,所以一定要注意预定的餐厅和活动,都是要按照日本时间进行的预定,千万别错过预定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记录两个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另一个是东京时间,这样对比来看绝不会出错。4、随身携带今日活动。每天一定要在拿到新的今日活动和航程指南之后,利用1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挑选一下要参加的活动,规划一下自己在船上的行程,需要用笔画出重点。而且最好随身携带,这样就不能错过每一个美好时刻。当然孩子还要看一下为儿童准备的每日计划,年龄涵盖3-11岁,不过估计孩子还是愿意跟家长在一起活动。5、房间床的安排。如果是2人房间想要合并成一张床,可以让客房服务生进行合并。如果是3-4人房间,有两张床是需要服务生帮忙放下,所以可以通过客房的呼叫服务生进行帮助。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上的餐厅一定是每个登船的游客都向往已久的,对于游客来说,我只能说这是个尝试外国菜品的机会,但是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口味。免费的正餐餐厅有格蓝迪餐厅、奇客餐厅、丝绸餐厅、美国爱肯烧烤餐厅、帆船自助餐厅。对于正餐,只有晚上是真正的正餐招待,中午即使这些餐厅开放,也只是简式中西餐,而且是几个餐厅都一样,所以中午就不用纠结是去爱肯烧烤还是去格蓝迪餐厅,因为都是一样的。免费的早餐有270咖啡馆、皇家大道咖啡馆,这两个偏向于汉堡包、饼干之类的西式早餐;而美国爱肯烧烤餐厅及帆船自助餐厅的早餐偏向于中式早餐,都可以去尝试一下。索伦托餐厅提供各式披萨,下午还有晚上一直在供应。另一个运动馆热狗屋,基本上跟宜家的热狗售卖差不多,如果正好在运动馆运动,这是个不错的选择。收费餐厅只能分享的是仙境坊创意料理、杰米意大利餐厅和日光浴场火锅餐厅。仙境坊创意料理的仪式感很强,就连菜牌都是用毛笔沾水刷上去才能看到上面的字,充满了神秘。不要以为是让你点餐,服务生会告诉你,厨师会给你安排菜品。所以在这个餐厅就等着一个个神奇的菜品端上来。杰米意大利餐厅是典型的意大利菜品,肉居多,所以建议在登船前两日品尝,因为后面的日子吃太多,就没有胃口品尝这些食物。日光浴场火锅餐厅就与我们平时在吃的小火锅是一样的,虽然当时有些后悔预定了平时可以吃到的火锅,但是当真正吃上的时候倍感舒服,还是中餐最适合人,不像芝士那么油腻。这些餐厅中的食物就不做详细推介了,因为这些餐厅的菜品是非常容易选择的,往往就是一页纸,开胃菜、正餐、甜点各点一个,每个类别也特别容易点出来自己喜欢吃的,而且还可以和孩子点不同的菜品,就可以都品尝到了。在餐厅中的饮料基本都是要收费的,而且还不是很便宜,当然酒更是要收费,这个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免费的餐厅一定要注意,是需要排队等候的,很多人会提前半个小时就到门口排队。除了美国爱肯烧烤餐厅可以提前半小时去排队,其他的餐厅其实都是可以等到开放时间再去就可以,因为场地非常大,接待能力也非常强。但是点餐的时候尽量一次点全,否则很容易拖很长时间再给上第二次点的菜品。标注的咖啡馆都是可以去喝咖啡、牛奶和茶等饮品,还会有饼干供应,作为下午的间食非常好,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餐厅一定要根据每日提供的今日活动的开放时间来安排,一般晚餐会有两个时间段,5点半和8点两场。邮轮上的开放时间都会很准时,所以要及时到所选定的餐厅。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还有很多好玩的活动,推荐几个必须参加的活动:1、北极星。每人每次20美金,这是北极星升上去之后就下来的价钱,如果是360度旋转,就是每人每次40美金,这个当然要选择40美金。预定了时间之后,提前15分钟到即可。13周岁以下的儿童需要家长陪同,如果身高不足107cm是不允许乘坐的。北极星升上天空中还是感觉非常壮观的,值得感受!2、模拟跳伞。每人每次29美金,体验时间为1分钟。一定要穿运动鞋或者是穿袜子。在这1分钟之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会观看视频、教练教授基本的手势、穿戴安全服和安全帽。年龄未满3周岁的儿童是不能体验的,3-12周岁的儿童一定需要父母全程陪同。别看只有1分钟,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享受的1分钟,整个人是漂浮在空中,确实模拟了跳伞的过程。3、碰碰车。每次到碰碰车开放时间都会排很长的队,所以从开始排队到最后开上碰碰车差不多需要等待30分钟以上。5岁以上儿童需要家长开,孩子坐在旁边感受。在海上开碰碰车的感受跟平时不太一样,老年人很多,出现的混乱局面是平时感受不到的。4、游泳。船上的游泳池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还有热水池,像泡温泉一样。游泳池是全天候开放,所以无论天气如何,都可以设定2-3个小时的时间在游泳池游泳。如果是在下午游泳,还能品尝到冰淇淋的美味。5、滚轴轮滑。这个滚轴是以前我们小时候玩的2排滚轴,要根据预定时间先预定,如果在开放时间已经人满,将会安排到另外一个时间段。所以在今日活动中所写5:00-5:15之间领取手环,就是为了分配时间。6、拍照。船上拍照的地方非常多,14层的粉色大熊,14层的镂空地板,船尾甲板的日落,每层楼梯的油画。船上还会有时刻捕捉你精彩瞬间的照片,可以在5层的照片亭选购,此项为付费。当然也可以付费与船长、轮机长合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该项服务。7、海上表演。每天晚上都有大型表演,一定要观看的是第一日的登船表演、声韵奥德赛、魔术表演、唯蜜魅惑、星海传奇。其中星海传奇是预定的,所以一定要在今日活动上规定的时间入场,否则很容易没有位置。没有预约的游客在过了规定时间会涌入,因此星海传奇一定要提前到场,占据最前面的位置。船上还会有模拟演唱会、露天电影以及其他的表演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8、购物。船上有免税店,化妆品、皮包和手表还有一些烟和糖果都可以进行选购,有时还会有特卖会,所以一定要关注今日活动中的特卖安排,在闲暇时间逛一逛还是很有感觉的。其实还有很多活动,比如在运动馆打乒乓球、冲浪、攀岩、看画展、折纸、按摩等等,活动非常多,只能说每天都被活动安排的满满的,晚上舍不得睡觉,早上都是早早醒来。作为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带孩子规划好每一天的活动,这样才不能错过。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还会安排两日的陆地旅行,此次我们所到的地方为日本的熊本和福冈。都是当日早上停靠港口,然后下船,由领队带领游客到相应的景点观光购物。第一次下船的前一天,船上的领队一定会和自己负责的游客见面,分发护照复印件和海关申报单,并且教授如何填写海关申报单,还会告知第二天早上在哪个地点集合,当然每个房间也会收到集合地点的提醒单。第一次下船会相对复杂一些,会进行简单的面签下船,其实速度也会非常快。第二次下船的时候就会直接下船,没有第一次那么慢。记住集合的时候一定不能迟到,否则视为放弃下船。下船之后就会有相应的大巴车载着游客到相应的地点参观,在日本基本上就是小逛,主要感受的是人文文化,在车上当地的导游也会有相应的文化介绍。午餐基本上都是在超市买便餐,不会花费很长时间。景点都是旅行社安排的,不会有自己额外的旅行时间,而且要在约定的时间集合,在日本一定要遵守时间。基本上景点和购物各占一半的时间,购物要提前做好功课,要不然进去眼花缭乱,也不知道买什么比较好。享受了5天的邮轮之旅,第六天的早上就陆续开始下船。第五日下午需要到船上指定地点领取护照。在第五日的晚上,会分发离船指南。里面分为自主下船和正常下船,自主下船就是没有托运的行李,旅客自己就可以带着行李下船。离船指南写着自主下船的可以在上午8点前往5层的270度景观厅或者皇家大剧院外排队等候下船。我们在集合地点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最后却告知在五层船中排队,拖着行李很是郁闷。下船排队大概1小时。如果需要托运行李,就要在离船前一晚11点之前将所托运的行李放在自己客房门外,行李上要自己贴上客房准备的行李条。当然一定要记住重要证件都要随身携带。离船当日还会收到账单,其实在前一天晚上可以通过房内的电视查看自己的账单,如果有疑问可以到服务台查询。下船之后,码头有大巴士可以载着旅客到地铁3号线宝杨路站,当到达地铁站口的时候,我们就与这次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邮轮之旅再见了。这次的旅行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就是因为自己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没有一丝遗憾和懊恼的地方。可以说每一次亲子之旅,真是考验爸爸妈妈的能力的时候。希望我的这篇攻略,能够协助每一个家庭开启他们完美的亲子邮轮之旅!